有一些在2012年、2013年接触3D打印机的玩家会有深刻的体会,那时很多机型是DIY套件,或者有喷嘴、料板等部件需要组装,尤其是刚一上手要消耗一个到几个小时来组装。当看到喷嘴挤出材料的那一刻,内心是喜极而泣的。然而这与PC DIY不同,DIY发烧友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目的是为了改造出绚丽的配件、灯光效果,或者压榨硬件的最后一丝性能;而3D打印机的组装并不能给机器本身带来品质的提升,甚至会非常影响打印机的稳定性,浪费用户大量的时间,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冗余的操作。
那么在桌面3D打印机产品经历两三年时间、几款甚至十几款产品迭代之后,它们的安装与操控如何?能不能快速上手呢?我们先来看随3D打印机包装搭配的附件和安装难易。
弘瑞Z300整机装配程度很高,并不是特别需要很多的安装的方法,只需要把料轴穿过耗材盘拧在机身侧面,再把打印底板放在平台上即可。底板四角采用了磁吸附设计,轻轻放入位置自动贴牢平台。它附赠的撬棍在我们接近三个月的使用体验中很顺手,用来从平台上卸下打印物品比较得力。
ICEMAN3D D150同样的是四角磁吸附底板,料盘支架挂在机身后方,安装简单。快速启动手册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很有用,让使用者很快熟悉机器结构和操作。
MakerBot Replicator 2X我们没拿到整个包装,在操作手册中我们找到如下的配件列表。安装并不复杂,将材料支架挂在机身背后,把手用螺钉固定在前门上,胶带在底板上粘贴平整并用刮板刮牢固。对于Replicator 2X这种近端挤出,也就是挤出机与喷嘴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机型来说,进料管并不是必须的。
MakerBot Replicator五代的底板是抽拉式的,磁吸附设计的打印头免除螺丝和扣具,对准阵脚即可自动吸附。料盘安装在机身后侧内置的耗材架上;另外整张的蓝色美纹纸贴打印平台也更方便了一些。
三绿SL-D008的挤出头组件同样是分离的,安装最简单只需要将排线与挤出组件连接,将底部的螺丝拧在光轴基座上。打印平台玻璃板对准四角的螺钉轻轻按下,将耗材挂在背后的支架上,就可以完成安装。四角磁吸附的前挡板起装饰作用,对打印和操作没什么影响。
三纬国际da Vinci 1.0 Pro有非常全的附件,还附带了铜刷、铲子、齿轮清洁刷和喷嘴清洁丝这些维护工具。如果选购激光雕刻功能,还会多一个激光雕刻喷嘴在配件中。把机箱两侧的扣板盖上,耗材匣放入机身后部的内置仓,并且扣上固定耗材的卡扣,就可以完成安装。最简单;随机也赠送了一个耗材匣。
我们拿到的Tinkerine Ditto Pro并不是完整包装的机器,在初装手册中看到它的随机附件搭配,这款3D打印机完成度很高,仅要安设底板、用四枚卡子固定牢靠即可。
闪铸Dreamer 3D打印机的随机配件很丰富,螺钉和数据线也留有冗余;工具箱里的工具并不是全都用得到,其实是用六棱扳手和铲子。
为了运输的稳固,打印头组件与机身是分离的,初装需要用2个螺钉将打印头固定在光轴的基座上;导风嘴也需要用螺钉固定在风扇下方,要多花一些时间。料盘用料轴固定在机身两侧。这样一个时间段快速启动手册起到非常大的指南作用。
Finder是闪铸2016年推出小机型,整机装配程度已经很高了。将耗材装入后部的内置耗材架,从出口中穿出即可。
所以回到桌面型3D打印机最初产生的时候,它的目的是实现快速的自我复制,因此零件都需要单独购买、打印和组装。现在它们的属性变化了,变成闭源的、商品化的东西,因此安装和维护还是越简单越好。
一点思考:不一样的品牌的产品针对用户安装提供对应的工具和附件,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体验,但是从目前3D打印机发展的新趋势来看,这并非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若用户连工具都不需要,通过更多自动化的方式而非人力手工操作,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