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往往面临难以跨越“死亡之谷”的问题,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资金。让科技成果真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需要帮助其解决资金难题。
近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第二批“先投后股”项目完成签约,4家来自科学城科技公司的4个项目,共获得750万元政府资助。标志着科学城“先投后股”改革试点,再上新台阶。
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印发《2021年度全面创新改革揭榜任务清单通知书》,重庆“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任务成功入选。科学城在全市率先启动“先投后股”改革试点,经过两年的探索,形成涵盖科技项目立项、项目实施、股权转化、投后管理、股权退出等阶段并且规程完备的制度体系。
据悉,此次获得“先投后股”政策支持的4个项目分别是:重庆耐视特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AI和大数据的装备物联网平台”项目、重庆复迪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扩展现实技术的直肠肿瘤智能手术辅助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重庆守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业产品智能视觉检验测试平台”项目和重庆信必达科技有限公司的“虾肝肠胞虫病现场快速诊断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项目。
直肠癌是当下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直肠位于空间狭小的骨盆腔内,解剖关系复杂,术中识别不清,易导致肿瘤复发以及泌尿生殖功能障碍。给复杂的直肠手术开发智能导航系统,就等于给医生配备一个看得清定位准的得力助手。
“我们这个成像是一个立体、真实的三维结构,就可以更形象地去观察疾病的真实情况,所以它的最大的目的是定位和精准手术辅助。”重庆复迪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孙清介绍。
重庆复迪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坤坤表示,“有政府对我们的认可,会给我们更多的机遇和更多的平台去展示我们这个公司和我们的项目。”
“我们先投入200万的资助资金,占有企业股权比例控制在20%以内。企业再去争取市场化的投资,有一个助力的作用,更能得到长期资金市场投资者的认可。”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邓敏军介绍。
事实上,科学城自2022年启动了“先投后股”的首批试点后,到现在,已有8个项目立项,资助金额达1450万元。有了政府的资金助力和政策保障,科学城首批“先投后股”项目也都得到了较好发展。其中,自鲜科技完成2吨/时解决能力的保鲜设备研制,推重比公司获得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正式订单,微脉智联完成三维手指静脉识别系统集成和样机研制开发,涂镀佳公司石墨烯水性漆在重庆迪科汽车相关产品试用。
2024年3月15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召开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着力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学城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聚焦聚力破解阻碍科学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难题,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通过“先投后股”的方式,助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体系建设,促进新兴起的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未来产业抢滩占先。截至2023年底,科学城先后吸引市内外优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近50个。此外,科学城“先投后股”影响力持续提升,相关经验做法受到四川、山东、陕西等省市政府部门高度关注,中国证监会、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赴重庆高新区当地考验查证、座谈交流。